虎耳草,為虎耳草科、虎耳草屬中小型陰生觀葉植物,生于海拔400~4500米的林下、灌叢、草甸和蔭濕巖隙中。植株基節部有垂吊細長的匍匐莖,頂端生有小植株。全株密被短茸毛;葉片數枚,基生,近腎形;葉緣淺裂,有鋸齒;葉表暗綠色,且具明顯的寬灰白色網狀脈紋,葉背紫紅色。圓錐花序,花稀疏,白色小花不整齊,性喜溫暖而稍涼冷、半陰潮濕的環境。老虎草是老虎治傷口的一種草。相傳老虎在野外受傷后,會自己找到一種草并在上面打滾,以減輕疼痛并加快傷口愈合,老虎草因此得名。
多年生草本,高7-45厘米。鞭匐枝細長,密被卷曲長腺毛,具鱗片狀葉。莖被長腺毛,具1-4枚苞片狀葉。
基生葉具長柄,葉片近心形、腎形至扁圓形,長1.5-7.5厘米,寬2-12厘米,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近截形、圓形至心形,(5-)7-11淺裂(有時不明顯),裂片邊緣具不規則齒牙和腺睫毛,腹面綠色,被腺毛;背面通常紅紫色,被腺毛,有斑點,具掌狀達緣脈序,葉柄長1.5-21厘米,被長腺毛;莖生葉披針形,長約6毫米,寬約2毫米。聚傘花序圓錐狀;長7-26厘米,具7-61花;花序分枝長2.5-8厘米,被腺毛,具2-5花;花梗長0.5-1.6厘米,細弱,被腺毛;花兩側對稱;萼片在花期開展至反曲,卵形,長1.5-3.5毫米;寬1-1.8毫米,先端急尖,邊緣具腺睫毛,腹面無毛,背面被褐色腺毛,3脈于先端匯合成1疣點;花瓣白色,中上部具紫紅色斑點,基部具黃色斑點,5枚,其中3枚較短,卵形,長2-4.4毫米,寬1.3-2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具長0.2-0.6毫米之爪,羽狀脈序,具2級脈(2-)3-6條,另2枚較長,披針形至長圓形,長6.2-14.5毫米,寬2-4毫米,先端急尖,基部具長0.2-0.8毫米之爪,羽狀脈序,具2級脈5-10(-11)條。雄蕊長4-5.2毫米,花絲棒狀;花盤半環狀,圍繞于子房一側,邊緣具瘤突;2心皮下部合生,長3.8-7毫米;子房卵球形,花柱2,叉開;花果期4-11月。